热门推荐
传习录白话(王阳明传习录-白话解读)
2023-04-30 08:32  浏览:130

传习录白话(王阳明传习录-白话解读)

《传习录》是由阳明弟子根据阳明先生生前语录或者书信内容编撰的,也是心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作,因为爱好而非专业,导致一知半解的情况比较多,尤其是那些特有的词汇,和现代意义确实有些差异;心学非唯心,也并不是唯物的对立面,也不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本文主要是心理的部分想法做些简单的解读;

“理”,无论是心学或者理学也好,都是通篇绕不开的话题;徐爱篇从忠,孝,仁,义等方面论证了事物,理与心的联系,也是此篇最需明了的话题-心即理也,无心外之物,无心外之理;这个理应该是至善的心;达到至善的心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随性而为,这种随性是符合天理的;但很显然没有人能达到这种地步,都处在修行的过程之中;所谓修行便离不开“行”,我们把心中之理看做良知的话,行也便是知的功夫,是知的完成;如果完不成的话便是未知;比如有些人每天都在想着去学一门技术,多增加一种额外收益,但碍于各种小困难一直都不去实行这个想法,这种情况和表面的知行意思都相去甚远,又怎可放在真正的良知之行上呢;懵懵懂懂的做与茫然悬空的想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欠缺思维省察的理与着实躬行的行,均不长久,只有放在心上的理,才不需要鞭笞;

关于修行,阳明讲人分为三种,分别是生知安行者,学知利行者,困知勉行者; 生知安行者是生而知之,不需要花费很大精力便可探究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运用如常理,属于天赋过人,将此种称之为“圣人”,如孔孟,很显然,大部分人都不属于这部分行列,但“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是心学的中心之一,不属于不代表不会成为; 困知勉行者是学而知之,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逐步掌握事理,将此种称之为“贤人”,例如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最后一种这是属于普通大众的困知勉行者,称之为庸人,即平庸之人,此类人的修行方式引用传习录的话为:穷通夭寿,修身以也,无论碰到任何一种境遇,必须志向坚定,不改初心,通过过程中的各种境遇将心中沾染的私欲逐步格去,比如心浮气躁之念等;

今天说的这两点属于个人认知,就传习录此本书而言,没有读过同类书籍的爱好者理解起来有点偏难,但纵观来看,心学学习的重点必须要深入了解部分词语,我们称之为关键词,如“理”“心”“性”“知”“行”“功夫”“至善”“格物”等,在学习的时候能互相融合这些关键词,对于快速上手或许有些帮组;另外关于三种人的划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属于学者类型的庸人,不止于刚开始学习心学的时候,平常生活中也会让我们有杂念,尤心浮气躁最重,就把这种浮躁当做修行中碰到的一种境遇,将此私欲之气逐步格去,权当做学习心学刚开始的修行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传习录白话(王阳明传习录-白话解读)】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uqian.cn/quote/277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极顶速云移动站 http://m.uqian.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