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构建“搜—救—医—护—康—管”一体化教育体系, 培养高素质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
2023-06-08 15:17  浏览:43

传统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法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风险应对需求,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常态化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教育和培养出具有“搜(检测、搜索)—救(救援)—医(医治)—护(护理)—康(康复)—管(管理)”一体化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才能标本兼治,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公共卫生应急人才教育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的有关环节“相对脱节”,连贯性差

按照我国目前的应急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职责构成,自然灾害与事故灾害由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由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负责,社会安全事件由各级公安部门、政法委负责,这就可能导致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相关环节的脱节问题,出现在灾难或事故现场搜索到了受灾人员、被困人员,但无法得到及时、充分的医疗救护、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无法快速准确地判断出需要多少救援资源与处置力量等情形。在实际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时,所需要的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力量往往是要跨部门、跨行业协作、连贯操作才能完成的。

WDCM上传图片

图1事故灾难现场等待医疗救援

(2)专业化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质”与“量”均缺乏

我国应急救援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专业队伍,主要从事消防救援和自然灾害救援,编制规模相对较小;二是社会救援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社会救援组织有近5000家,但真正具备专业化水平的(例如“蓝天救援队”等)尚不足800家,上海不足30家,其总体水平不高,管理普遍较为松散、缺乏合力,装备低下,救援能力有限。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力量主要来源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院、医疗急救中心等专业化机构。从国内、国际近年来防控新冠疫情的实战经验来看,对于上海这种超大规模城市遭遇到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仅靠上述专业化机构的力量是明显不够的,必须要把好基层防控关(特别是社区防控关),但基层恰恰是最缺乏专业化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人才的层面。

WDCM上传图片

图2把好社区疫情防控关

(3)基层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水平不足

目前,上海等超大规模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尚未延伸到基层社区层面,基层社区应急救援的组织架构亟待厘清;基层社区开展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的体系化支撑不足;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应急救援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不够全面,面对灾害、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有限。

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上海市级和区级层面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了应急救援总队和支队、大队。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头重脚轻”、“上强下弱”的问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由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和信息员(值班员)队伍等构成。上海已在一部分社区设置了微型消防站,但专职或兼职的社区消防员配备不足,没有实现前述方面的全覆盖。加之应急救援指挥力量、专业人才、专项技能、专业装备、专项资金等方面的不足,使得上海基层应急救援的组织力不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不足。

同时,目前上海市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覆盖层面仅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科层面,且其中大多数存在着人才匮乏、人员配置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受重视程度低等问题。在基层社区层面,至今也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社区公共卫生员。

(4)社会大众对应急救援事业、应急处置技能教育培训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低

虽然应急救援领域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社会大众知之甚少,只有相关主管及专业部门熟悉。面向公众的应急救援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推广。人民群众对应急救援(包含自救和他救)的认识不足、参与率低,这也严重影响了预防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关口前移(人们无心或有心无力、不知道该怎样做)。

同时,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术等)开展的数量还较少,覆盖人群也不多。现有的“一次性”、“宣传性”的培训较多,缺乏组织性、专业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定期的多次培训与演练,这使得真正掌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关键时刻能及时派上用场的市民数量很少。

WDCM上传图片

图3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技能培训

(5)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人才的培养力量相对滞后

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应急救援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开设相关专业/方向的高校不足百所(上海仅5所),其中高职院校的数量远多于本科院校,且大多数是面向矿业安全、消防工程或医疗急救等特定行业培养,毕业生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留不住”等问题,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衔接不畅。特别是在培养既具有临床能力又掌握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医防融合”复合型人才方面尤为缺乏。

在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面,我国目前的应急救援员培训和鉴定主要源于原有的消防员职业技能标准,侧重于物理性、显性的灾难救援及自救,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的应急救援需求。上海目前已开展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指本市面向社会开考的鉴定项目)中尚未将应急救援员纳入鉴定的管理范围。同时,公共卫生管理师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性较强,社会大众了解程度低,报考积极性不高。

构建“搜—救—医—护—康—管”一体化的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1)整合相关课程体系,推进学科交叉,实现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管理有效融合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人才教育培养往往重预防、轻应急,导致“平战脱节”、战时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因此,建议在相关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中增加应急防疫相关知识与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技能的系统化学习,将公共卫生管理与应急管理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有效融合。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重在为基层协调、解决问题

教学与培训对象不仅需要掌握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心理干预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与分析、现场指挥、风险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理论+实操+推演+演练”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事件、不同救援场景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同,可以运用情景构建的方法,评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按照不同的救援类别需要科学配置相应的装备,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实现队伍装备的日常管理信息化、动态化,加强基于情景假设分析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仿真演练,积累丰富的基层应对经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图4强化应急实践能力培养

(3)积极开放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突出应用型导向

应千方百计加强产教融合,积极开放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突出应用型导向。例如在高校和相关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专业设置申报、专业调整前就引入社会资源参与,进行深度评估与优化,倾听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业者的一线声音和建议,这样有利于培养更加“适销对路”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应加强产学研践习,拓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将应急医学救援也纳入鉴定管理范围,并让有志于从事应急医学救援相关职业的社会公众能接受正规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最好还能享受到相关补贴政策,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并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引领、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大众意识并实现将防控关口前移。

(4)培养具备“搜—救—医—护—康—管”全方位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人才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各国应在疫情发生前积极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加强疫情背景下的应急护理技能教育与培训工作。急救护理教育是针对突发性灾难事件,对护理人员进行的专业化应对教育,包括应急护理知识与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程序等,涉及到“搜(检测、搜索)—救(救援)—医(医治)—护(护理)—康(康复)—管(管理)”全流程。有关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在疫情防控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急救护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救援意愿和应急处理能力。美国护理学院协会要求各医学院校将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急救护理教育纳入护理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中,内容涉及基础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及诊断学等内容。我国的急救护理教育起步较晚,2003年的SARS爆发推动了我国急救护理教育的发展,但目前教育内容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教育体系。

面对当今“全灾种、大应急、综合处置”的应急救援需求和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需求,相关观念、技术、装备、人才队伍亟需同步转型升级。专业化、复合型的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人才要实现“搜(监测/搜索)—救(救援)—医(医疗)—护(护理)—康(康复)—管(管理)”六位一体能力的集约化发展。在这个方面,上海健康医学院通过“医工结合、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值得在更广层面、更高平台上进行推广。

上海等城市今后对中职和高教专业布局进行优化与调整时可适当增加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相关专业的设置,必要时还可采取订单式的定向培养模式。同时应将应急救援员纳入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并可享受上海市政府出台的职业技能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大公共卫生管理师等职业的宣传力度,促使更多人愿意从事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相关职业,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员保障基础。

WDCM上传图片

图5“搜—救—医—护—康—管”一体化人才培养

(5)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提高社会大众对应急救援事业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切实保障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其待遇,加强宣传其高尚的职业形象。支持更多从业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发本土化、大众化的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方面的培训教材和课程,加大应急救援与应急处置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力度。借鉴“上海东方绿舟国防教育基地”的模式,在合适的地点,拓出一定的场地,作为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演练)基地/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提高社会大众对应急救援事业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使更多人更好地掌握救人与自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疫情防控等技能。

注:作者张世翔系上海健康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综合应对多种灾害的安全韧性城市治理策略研》(编号:2023VZH042)的阶段性成果。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构建“搜—救—医—护—康—管”一体化教育体系, 培养高素质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人才队伍】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uqian.cn/quote/3843.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极顶速云移动站 http://m.uqian.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