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幸运,年轻时遇到许多好老师。我深知良师对于做学问的人的重要性,所以更要教好青年学子。”杨士莪常常谈起青年时期受到的良好教育。他的一生也致力于水声专业的人才培养。
杨士莪院士保持终身学习的勤奋状态,对知识、科学的追求和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和好奇,是他一生前进的不竭动力。70岁时,他学会打字,自己打论文;85岁时,他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自己验证新的算法。他始终葆有思想的活跃和启发创造性思维。
年过90的杨士莪仍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每年坚持为本硕博学生授课,依旧写满好几个黑板的工整板书,讲最前沿最急需的知识,对教学、对学生从不敷衍应付。学生们都说,请杨院士审阅修改论文,一两天就能得到反馈,意见和建议也都写得清清楚楚。
外场试验、学术会议、顾问咨询……杨士莪的日程表经常排得满满的,但他从未因活动忙而错过上课,只要回到哈尔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耽误的课补上。讲课时他的语速平缓、声如洪钟,而且从不坐着,出了名的“一站到底”。
“希望我们的后浪,在国家的支持下,为中国海洋事业、水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在杨士莪的感召下,一代代水声人艰苦创业,把水声事业推上更高台阶。
如今的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水声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中国首批博导,杨士莪参与培养了中国首批水声专业骨干和年轻教师队伍,建立了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个水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教70余载,中国水声领域的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受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0多名,受教学生达数千人,为中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矢志报国 听海一生】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uqian.cn/quote/596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极顶速云移动站 http://m.uqian.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