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妈咪学园 ,选择 置顶公众号
只 有 不 断 学 习 , 你 才 能 更 懂 孩 子
刷知乎,看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人是怎么一步步废掉的?
作家李尚龙的回答是:“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是不是觉得很丧?
不过,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年纪轻轻的你(或者30好几的我,或者十几岁的他),不要总觉得现在已经跌进人生最低谷了,其实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这个玩笑固然毒舌,但是背后的道理值得深思。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呢?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药。
废掉的方式一:成为手机的奴隶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废掉,可能连网线都不需要了。只要给他一部智能手机,打开4G流量,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刷刷刷,买买买,玩玩玩。
你肯定见过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看手机,过马路都死死盯着手机,甚至闯红灯了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样过马路很危险。这要是被车撞了,整个人被撞飞了,手机不也就撞飞了吗?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手机为什么会让你上瘾?你以为只是抖音里的小姐姐会卖萌吗?你以为只是因为吃鸡游戏好玩吗?你以为只是朋友圈的点赞和一小时可以刷完的爽文让你欲罢不能吗?
错!这些都是表面现象。
有一位名叫亚当·阿尔特的美国心理学家,写了一本关于行为上瘾的书,书名是《欲罢不能》,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在这本书里,阿尔特提出:我们之所以玩手机成瘾,问题并不出在缺乏意志力,而是因为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有数千人正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自律。
手机屏幕另一边,只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吗?事实上,那些拥有最聪明头脑的全球顶尖科技公司,每天有几十万名员工正在努力工作,其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把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金钱都花费在他们的产品上,想让我们对他们的产品彻底上瘾。张小龙公开讲:好的产品是让人用完即走,走后再回来。
至于年轻人是否会因此废掉,那些公司根本不在乎。
废掉的方式二:不肯再下笨功夫
你曾经努力过,但是进入大学或者走进社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比如微积分,认为看一个礼拜的书就可以考95分;
比如追女生,认为跟妹子交往一个礼拜就可以表白成功;
比如学编程,认为自己啃一个礼拜《C++》就可以完美解决“八阿哥”;
比如做投资,认为研究一个礼拜的巴菲特就可以轻松赚钱了。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方式之二,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
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当你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废柴迈进了一大步。
废掉的方式三:被拖延症和懒癌吞噬
一个人废掉的第三种方式是无休止的拖延。
为什么健身计划总是搁浅?因为拖延症。
为什么毕业论文没有写完?因为拖延症。
为什么工作计划没有完成?因为拖延症。
作为不拖延会死星人,我为自己的拖延深深地自卑过。直到有一天,看到胡适的“留学日记”。
7月12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是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 日
打牌。
7月14日
打牌。
7月15日
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如此堕落!先前定下的学习计划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
打牌。
7月18日
打牌。
原来大人物也会被拖延困扰。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人为什么会拖延?
拖延症几乎是21世纪所有人的通病。
一年一度年终总结时,我们回首过去总会发现,年初斗志满满立下的to do list,不论是“不瘦十斤不换头像”日常版flag、“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进阶版flag,还是“挣钱速度赶超脱发速度”高阶版flag,大部分都毫无意外地碎成了渣渣。
2019 年,你的拖延症还有救吗?
答案是肯定的。
知乎拖延症领域大咖丁小云,曾经写过一本书《7天治愈拖延症》,这本书长期位列豆瓣阅读畅销榜第一名,堪称“拖延症治愈圣经”。
很多人认为,拖延的本质是时间管理不当,所以上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然而并没有什么真正治愈拖延症。为什么?经过5年多的深入研究,丁小云认真分析了9种不同类型的典型拖延症发现,很多人误以为拖延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拖延症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混杂着基因设置、社会文化、商业因素、阶层划分、社交恐惧、亲密障碍等多重原因。想要根本治愈拖延症,需要一套实操性极强、深度融合科学理性和生命美学的混合理论。
对于很多人头疼的手机成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把手机扔了,再也不用手机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丁小云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再买一部新手机,同时使用两部手机。他把两部手机里更喜欢的那部手机设置为工作学习手机,将另一部手机设置为社交娱乐手机。
丁小云将工作学习手机里的廉价快感信息流通道型APP一个不留全部删掉了。经过这样一番设置之后,这部手机立刻焕发出极简之美,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件上好的武器。
用工作学习手机工作时,如果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不用上网就能处理,他把手机里的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全部关闭。
丁小云建议,再你的工作学习手机里,尽可能只保留一个工作项目,用这种方式坚持在一段时期内只处理一个工作项目的原则。这个工作项目搞定了,再去处理下一个。这样每次当你拿起工作学习手机时,就知道在这个手机里,只有一项工作在等待着你,目标清晰明确。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意志力,而且还能获得特别快乐充实的感觉。
学了很多时间管理,仍然治不好拖延症?
听听“战拖达人”丁小云的建议吧。
丁小云,知名撰稿人,专栏作家,在「治愈拖延症」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和有效的方法论。其现象级畅销电子书《7 天治愈拖延症》曾长期位列豆瓣阅读畅销榜第一名,亚马逊 kindle 书店第一名。
治疗拖延症第一步,从摆脱“手机成瘾”开始
@丁小云
在我玩手机成瘾最严重的那段时间,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我玩手机还是手机玩我?
现在的手机智能程序,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它现在还做不到像科幻电影里的智能程序那样玩弄人类乃至统治人类。
从这个角度来看,玩我的不是手机,玩我的主要是那些研发手机以及各种手机软件的公司,以及这些公司背后的资本方。
有一位名叫亚当·阿尔特的美国心理学家,写了一本关于行为上瘾的书,书名是《欲罢不能》,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在这本书里,亚当·阿尔特引用了一位名叫特里斯坦·哈里斯的「设计伦理学家」的观点,大意是我们之所以玩手机成瘾,问题并不出在我们缺乏意志力上,而是因为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有数千、万人正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自律。
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只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吗?事实就是,那些拥有最聪明头脑的全球顶尖科技公司,至少有几十万名员工正在努力工作,其目的就是想让我们把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金钱都花费在他们的产品上,想让我们对他们的产品彻底上瘾。
至于我们是否会因此把自己的生活工作搞得一团糟,是否会因此身心崩溃,甚至因此卷入巨大的麻烦和危险之中,那些公司根本不在乎。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里还说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他说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 2010 年 1 月推出 iPad 时,把这个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在乔布斯看来, 「人人都应该拥有一台 iPad」。但值得玩味的是,乔布斯「从来不让他自己的孩子用这台设备」。这是乔布斯在 2010 年底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亲口承认的,他对记者说他自己的孩子从没用过 iPad。
亚当·阿尔特说美国其他生产高科技产品的科技巨头们几乎都和乔布斯一样,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他们似乎不约而同地遵守着「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除了他们自己遵守之外,还有他们的家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你已经玩手机成瘾,你不用对此太自责了。因为让你玩手机成瘾的,是几十万年不变的顽固本能,是至少几十万全球最顶尖科技公司员工,根据你的本能,挖空心思为你精心设置的圈套和陷阱。
玩手机成瘾的你,就像科幻小说里的一个少年,赤手空拳地站在一群吞天巨兽面前。
深刻了解引发手机成瘾的两个深层原因,这是我们治愈手机成瘾拖延症的思想基础。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治愈手机成瘾拖延症的几个具体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自我警醒疗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我刚才跟你说的久坐玩手机会引发的那些恐怖后果,以及玩手机成瘾的两个深层原因,起到一定的自我警醒作用。提醒自己不要久坐玩手机。把手机塞兜儿里,站起来走几步,这意味着你已经迈出克服手机成瘾拖延症的第一步了。
第二个方法是自我感受疗法
很多人试图用不断自我苛责的方法解决手机成瘾问题,结果反而让问题变得更严重了。因为自我苛责是一种反向强化。
与其苛责自己,不如谅解自己。只有学会谅解自己,才能深刻感受自己,深刻了解自己。
好好想一想通过玩手机这件事,你想得到什么,你在逃避什么。
好好想一想如何解决你想通过玩手机试图逃避的那些问题。
如果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意味着你的手机成瘾拖延症已经治愈了一半。
如果你找到答案后直接动手去干了,然后将它变成一种习惯了,这意味着你的手机成瘾拖延症基本上已经痊愈了。
第三个方法是区分设置法
在我手机成瘾很严重的那段时间,有时我会用手机工作、读书或学习。我发现只要有很难搞定的棘手问题出现了,或者是出现了一些很难吸收的信息,我十有八九会立刻不由自主地迎难而退,不由自主地点开手机里的那些廉价快感信息流通道型 APP,长时间沉溺其中,不断获得不用亲身经历感受、不用付诸行动就能得到的廉价快感。
我发现我的意志力几乎每次都会被这种廉价快感轻松打败。后来我意识到,只是在心理层面有所改变,解决不了手机成瘾问题。我必须想办法在物理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已经玩手机成瘾了,怎么办呢?把手机扔了,再也不用手机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的解决方法是再买一部新手机,同时使用两部手机。我将两部手机里我更喜欢的那部手机设置为工作学习手机,将另一部手机设置为社交娱乐手机。
我打开手机查看每天耗电量和耗流量最多的 APP(也意味着耗时越多),将工作学习手机里的廉价快感信息流通道型 APP 一个不留全部删掉了。经过这样一番设置之后,我发现这部手机立刻焕发出极简之美,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件上好的武器。
用工作学习手机工作时,如果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不用上网就能处理,我会把手机里的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全部关闭。
我会在我的工作学习手机里尽可能只保留一个工作项目,用这种方式坚持在一段时期内只处理一个工作项目的原则。这个工作项目搞定了,再去处理下一个。
这样每次当我拿起我的工作学习手机时,我知道在这个手机里,只有一项工作在等待着我,目标清晰明确。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心,而且还能获得特别快乐充实的感觉。
在一段时期内,尽可能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都用在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上,这是最省心、最高效的工作方法。
这样的区分设置,渐渐起到了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作用。每次当我拿起我的工作学习手机,有一种类似于听到使命召唤的感觉,很快就会进入高度专注的工作状态。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心爱的手机」,把自己的手机当成心爱的宝贝。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想不玩手机成瘾都难。
像我说的那样,同时用两部手机,把你对一部手机的爱,分给两部手机,这样就能不再过度痴迷于你原来用的那部手机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有一个女孩儿说她爸爸曾对她说女孩子爱上一个人之后可能会陷得很深,她爸爸因此建议她可以试着同时谈两个男朋友,分散一下精力。
同时谈两个男朋友,和不玩手机,哪个更困难呢?
前者操作起来肯定挺有难度的,而且有道德风险。但同时使用两部手机,这件事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很多。
只要像我刚才跟你的那样区分设置一下,你也能将你的工作学习手机,进化为高效率生产力工具。
第四个方法是数字毒品戒断法
用手机维持社交关系这件事,肯定还是得用心去做。只是有一点,如果你总是惦记着谁给你点赞了,谁给你发评论了,那你就要注意了。现在这颗星球上有数以十亿计的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总是忍不住想要拿起手机看一下,然后看着看着就失控了。其中很多人最后更是因此变成了手机重度成瘾拖延症患者。
拉米特·查拉是一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他说点赞是一种「数字毒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可卡因」。
点赞是「数字毒品」吗?更准确地说,像毒品一样让我们上瘾的,应该是总想看到自己被别人点赞以及被别人评论吧。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想戒掉这种「数字毒品」,那就在社交软件上尽可能做到沉默是金吧。就拿微信来说吧,如果你今天没发朋友圈,你自然也就不会期待别人给你点赞评论了。
究其本质,点赞评论是一种社交互动奖励。
很多人会把别人的点赞评论,当成评估自我价值的标准。你不能说这样的想法完全就是错误的。毕竟在现在这个社会,即使是轻轻一点就能完成的点赞,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易得到的。这依然是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游戏的一个缩影。
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把别人的点赞看得太重了。评估自我价值这件事,还是得有一个尽可能足够清晰的自我认知。举一个多少有些残酷的小例子,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中的身份地位游戏里被彻底边缘化了,却总是期待他发的朋友圈能有很多点赞和评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认知障碍。
除了点赞评论,手机里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数字毒品」。对于这些「数字毒品」,最好的戒断方法是投入到真实生活中,用真实的行动,获得真实的快乐和成就感。这其实也是治愈手机成瘾拖延症的最好方法。
用这种方法克服手机成瘾后,你会发现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就是在真实生活中多和活生生的人在一起,一起建立最珍贵的亲密关系,一起创造最难忘的美好记忆。
新年伊始,我们总会立很多的 flag,并在一拖再拖中将它们拖到下一年的清单中。不如,和丁小云一起,现在就摆脱“拖延症”的折磨吧!
为了帮助大家一步步解决“拖延症”,丁小云开设了这堂私家课,可以带你轻松治愈拖延症,愉快进阶时间管理大神。
这堂课到底有多厉害?↓↓↓
■■■ 海报优惠 转发有效 ■■■
学习这堂课能获得什么效果?↓↓↓
终结 拖延症!
全网良心价仅49元 妈咪学园拼团39
拼团1月31日截止,不可错过!
▼
立即参与 仅此码有效
订阅后可反复、永久学习
注意:进入课程后点“送好友”再订阅可送人
帮助朋友摆脱“拖延症”,送她主宰自己的礼物
【本号10万+爆款文章】
儿童抑郁症,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当孩子被父母吼得“很听话”之后 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人?
她从婚姻破裂、跑龙套8年,到公司创始人:这40本书改变命运!
结婚后你过得好吗?99%的女人看哭了
孩子用这套英语学习方法,不上辅导班、不死记单词!
“妈妈,你吵架要让着爸爸,你又不赚钱”:妈妈的回答让人深思
打工妹苦练8年自创“全脑记忆法” 数万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情商高的孩子,都有这6个特点!
协和医院潘慧:注意这些,孩子多长高10厘米!
作文满分文科状元:90%的孩子写作文都用错了方法!
不节食不剧烈运动,90天瘦30斤,何洁用这种方法做到了
北大才女、《超级演说家》冠军:“我总是能比别人学得快!”
▼
邀请加入妈妈交流微信群
订阅须知
(1)该课程为虚拟内容服务,购买成功后概不支持退款请谅解。
(2)该课程非会员课程,只可单独订阅,订阅成功后,可随时随地、不限次数回听课程。
(4)该课属于合作推广课程,最终解释权归属原课程方所有。
妈咪学园:一个致力于让父母更出色的优质付费课程运营方。专注于构建专业的父母成长课程体系,囊括儿科、营养、早教、心理四大领域。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戒『手机瘾』比戒大烟难多少?手机成瘾「戒『手机瘾』比戒大烟难多少?」】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www.uqian.cn/quote/9453.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极顶速云移动站 http://m.uqian.cn/ , 查看更多